【征文】小学时候那个缺嘴的小黄鸭转笔刀,和用胶带粘了三层的道歉信!
小学时候过生活,姑姑带回个塑料转笔刀,黄色小鸭子造型,按一下鸭嘴,刀片就 “咔哒咔哒” 转起来。在全班都用生锈小刀削铅笔的年代,这玩意儿比班主任的电子钟还稀奇。
第二天早读课,我把转笔刀摆在桌角,鸭肚子冲着走廊。第一节课间,李梅攥着笔头磨得像胡萝卜的铅笔凑过来:“能借我用一下不?” 我故意按得大声,看铅屑卷成螺旋状掉进鸭肚子,她眼睛瞪得溜圆:“哎呀,像卷头发一样!” 从那天起,我的课桌成了 “削笔站”:男生们排队时往桌上丢弹珠,说 “削五支笔换三颗玻璃珠”;女生们偷偷塞给我糖纸,草莓味的裹着转笔刀,橘子味的垫在鸭肚子下。
变故发生在周三。小强削笔时太使劲,“啪” 地把鸭嘴掰断了。他 “啊” 了一声,把转笔刀往我桌上一推就跑,蓝布书包带在走廊晃成模糊的线。我捡起断成两半的鸭子,发现鸭肚子里攒着厚厚一层铅屑,混着李梅塞的糖纸碎片、前排女生掉的发卡,还有半块不知谁放的橡皮。
下午放学,小强堵在教室门口,手里攥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用牙膏皮熔成的鸭嘴模型,边缘坑坑洼洼,还沾着煤渣。“我爸在铁匠铺熔的,” 他耳朵通红,“就是…… 没鸭子的嘴尖。” 那天傍晚,我们蹲在操场边,用砂纸磨牙膏皮嘴,李梅把她奶奶的顶针套在我指头上防磨手,现在女儿的书包里装着电动转笔刀,但每次给她削铅笔,我总会想起那个缺嘴的小黄鸭,和小强用胶带粘了三层的道歉信
【学生家长采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