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回忆起我的小学生活,其实多半还是对堂哥和外婆的怀念!
感谢微生活的这次征文活动,让我再次回忆起我的虽并不是很幸福但却是很快乐的童年时光。“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每当唱起这首《妈妈的吻》,在怀念妈妈的同时,也非常怀念我的童年,尤其是我的小学岁月。这个时候,我会想,应该60后的童年生活都是大同小异吧。我的家乡是镇雄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山村,现在于我而言,它的落后与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承载了我的童年时光。我的启蒙老师是我家间的一位堂哥,只是个高小水平。我百度了一下,60年代的“高小”指小学高年级阶段(通常为5-6年级),属于小学学历范畴,与当前的小学毕业学历相当,但受限于当时教育普及程度,其社会稀缺性高于现在的小学学历。我的堂哥虽说只是个高小学历,但在当时,已经算是家族里或是邻村最有文化的人了。以至于,很多年后,父老乡亲都快忘记了他的真实姓名,只用一个“老师”代替。由于时代的原因,用现在的眼光,我根本无法评价我的老师教书好与坏。在当时,我已经是觉得我的堂哥非常的了不起了。我们的学校,其实就是当时生产队的公房。所谓公房,就是当时生产队分配粮食(按工分)的地方。教室是公房的一间,根本没有什么桌凳之类,完全是用一些较长的木板搭在两支“三角架”上。还记得语文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那时候的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一点学习上的压力,只是一个劲的疯玩,丢手绢,滚铁环,打陀螺,修雕,捡石子,等,玩的是不亦乐乎!由于历史原因,那时候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相当的匮乏,虽然说父母百般的疼爱,但是感觉吃饱穿暖都是个问题,但所有这些,仍然阻止不了我们对快乐生活的享受,因而也没有了或很少有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一天只是知道玩的昏天黑地。想想现在的小朋友们,虽说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一样不缺过的是天堂般的日子,但因为沉重的家庭作业负担,远远没有当年我们玩的那么开心!日子就这么无忧无虑的过着。差不多是三年级的时候,堂哥不再教我们,而是换了个姓郎的老师。一分为二的说,这老师教书要比我堂哥教的好,但性格和脾气都不太好,说话很粗暴,而且还会体罚学生,也因此,同学们都不喜欢他,甚至是非常的怕他。稍大点,父母就把我送出山外,去外婆家那里一一就是现在的塘房白鸟读五年级。还记得老师姓罗,叫罗莲芝,是城里人,不但书教的很好,而且很逗人想。还记得她儿子叫杨春华,跟我差不多大小,但长的眉清目秀,很是帅气,比起我这个山沟里的孩子,差别真的太大了。再后来,小学毕业后,我也是在白鸟读的初中;初中毕业后,去了当年的小河老二中上高中;再后来,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回忆起我的小学生活,其实多半还是对堂哥和外婆的怀念!前者,是启蒙和教育之恩;后者,是饮食起居照顾之恩。只可惜,堂哥与外婆都早已作古多年;而今的我已是年近花甲,童年的快乐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学生家长采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