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河有爱,归家有路。你我皆可成为那盏灯!
来源:雨河之声


邓鸿声,是雨河镇黄坪村的一名党员,也是“宝贝回家”志愿者团队中一道坚定的身影。一副眼镜、一件鲜红的马甲、一颗永不疲倦的心,构成了他行走在寻亲路上的全部行囊。
从接到线索那一刻起,他便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分析碎片信息、对接公安部门、实地走访排查、采集血样送检直至护送返乡……每一个环节,他都全程参与,细致入微。有人问他:“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坚持?”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平和却坚定:“没想太多,就是想做点有意义的事。”
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是他与志愿者团队们用脚步丈量出的爱心版图。多年来,他们已累计帮助200余个失散家庭重新团聚。每一次DNA比对成功,每一次视频接通时那声跨越时空的“妈妈”,都是支撑他在这条艰难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力量。他说:“我不是在帮别人找家,我是在帮‘家’找回它丢失的部分。”


在欢迎方某芬回家的人群中,雨河中学退休教师蒋太军的身影格外忙碌。尽管加入“宝贝回家”仅两个月,他却已迅速融入这个温暖的集体,成为认亲现场不可或缺的协调者——迎接远方来的护送队伍、组织现场秩序、代收满载谢意的锦旗、带领众人喊出那句铿锵有力的“欢迎回家”……
作为一名有着数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村民议事会成员,蒋太军始终秉持着“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的初心。退休后,他并未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带着自费购买的理发工具,定期到发达坪小学为留守儿童理发。“从村里到镇上,理个发来回要花费上百元,这对农村家庭不是小数目。”他轻声解释着这份坚持的缘由。
除了理发,他还用文化滋养着这片土地。夜幕降临时,他会在学校操场、在雨河镇敬老院,为孩子们和老人们放映红色电影。他说:“我想让这些孩子和老人们,在光影中获得一些精神上的力量。”
在一次党员培训中,他结识了邓鸿声。听闻这位同乡已帮助200多个家庭团圆,甚至让60位烈士魂归故里,蒋太军深受震撼。“这就是我一直想做的实事。”他毫不犹豫地穿上了那件红马甲,在寻亲路上开始了他的新征程。


在雨河镇,像邓鸿声、蒋太军这样的“点灯人”还有很多。他们或许是奔走于村头巷尾的矛盾纠纷议事会成员、调解员,或许是坚守在排污治水一线的环保卫士,或许是致力于乡村建设的带头人……他们身份平凡,却在不平凡的坚守中,构筑起雨河精神的坚实脊梁。
正是这些平凡人,在每个不起眼的岗位上,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的真谛。他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只为让每一个离散的家庭重获圆满,让每一份等待都不被辜负。


这场跨越二十八年的团圆,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更是一个时代温度的真切体现。
从福州到威信,从政府救助站到民间志愿者,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一场横跨山海的爱心接力,在无数“亲爱的路人”手中传递,最终织就了一条温暖的归家路。这条路上,有科技赋能的高效精准,更有人间真情的不离不弃。
而今,雨河镇的志愿者及他们的团队,已累计帮助200多位失散者重回家园。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家庭的重圆,都是一段缺失人生的补全。他们用行动庄严宣告:人间有大爱,山海皆可平。
他们是雨河精神的生动注脚,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彩缩影。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人间温暖,弘扬社会正气。愿每一段离散的亲情,都能找到归途;愿每一颗善良的心,都不被辜负。
雨河有爱,归家有路。你我,皆可成为那盏灯。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