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花山乡:人大代表护航产业发展 山葵落户“小西藏”!
来源 | 镇雄县花山乡人大
镇雄县花山乡坐落于县域西部,距县城65千米,平均海拔2050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1123小时,素有“镇雄小西藏,生态大花山”的美誉,但多年来,在家村民往往守着几亩“薄田”靠单一、低产的经济作物维持生计,一年到头难有盈余,好资源未能转化为好生计。
“咱这高寒之地,总得蹚出一条赚钱路!”花山乡人大主席团主席和部分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近年来,他们协调辖区各级人大代表深入调研找路子、俯身实干铺路子,引进推广山葵种植,让山葵在花山乡的土地上扎下根、发出芽,成为了带动高寒之地致富的“金种子”。
摸透“家底”:以调研为笔,绘就产业蓝图
各级人大代表冒着严寒酷暑走遍辖区6个行政村,白日里测海拔、取土样、记录气候数据,细致摸清自然资源禀赋;夜幕下围坐农户家中开群众会,耐心倾听村民心声;走访结束后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聚焦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深度研讨,最终基于本地“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高原气候特征、茂盛的林木资源完美匹配山葵喜生长于高寒林荫环境这一生长需求,以及县内有较为成熟的山葵种产销公司等云隐,决定在全乡发展山葵产业。
引入“金种”:以诚心为桥,打通落地之路
护航成长:以实干为桨,助力农户增收
“咱们种的山葵如果以原材料销售的话,收入不是那么可观嘛”“山葵这个东西生长条件苛刻,没有技术指导,怕投入的钱打了水漂啊”“再好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也是白搭,除非有稳定的销售路子才适合种”,山葵种植之初,一些村民忧心忡忡的说道。针对村民的顾虑,花山乡人大主席团积极作为,一是协调企业投入600余万元打造高标准种植基地,推行统一规划、供种、物资、技术、收购、质量、销售,分户种植的“七统一分”管理模式,从源头保障山葵产品质量稳定达标。二是在放马坝村统筹协调推进建设占地约5000㎡的山葵产业基地,确保将山葵原材料在本地初加工,有效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三是积极协调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推动山葵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技术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保障,2025年已与云南农业大学签约共建山葵试验基地与专家工作站。四是打通国际国内双销售渠道,以订单农业模式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2025年3月已顺利完成进出口备案手续并正式开展跨境贸易业务,并已与中国台湾、韩国等地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销售协议。
据悉,在各级人大代表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花山乡山葵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可年产出山葵叶片700吨、叶柄3000吨、主茎380吨,实现年销售额1500万元,带动300户农户增收致富。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