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党建引领聚合力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以前村里路不好走,民族文化活动也少,现在不仅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每年还能和各族乡亲一起过火把节、赶民族文化集市,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家住镇雄县果珠彝族乡纳支寨的村民徐国兵,谈及家乡近年来的变化时满脸笑意。如今的纳支寨,不仅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还积极发展民俗旅游项目,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0%,目前已达到17500元。这一生动变化,正是镇雄县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发展深度融合的缩影。
尖山乡驻村工作队员为彝族同胞宣讲惠民政策。
近年来,镇雄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强化组织引领、深化思想认同,推动互嵌共融,构建起了组织有力、思想同心、情感交融的民族团结新格局。
思想领航,锚定民族团结“定盘星”。深化理论武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通过县级党校举办专题培训11期,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中青班等培训契机开展“滴灌式”培训,覆盖党员、干部18000余人次,并不断优化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分层分类举办研讨班、读书班,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在学思践悟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宣传浸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宣传阵地优势,组建以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县委党校理论骨干教师、“两代表一委员”等为成员的石榴红宣讲团深入乡镇、学校、社区、村寨等地开展现场宣讲529场、覆盖群众15931人,评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少数民族特色小镇2个,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强基固本,筑牢民族团结“桥头堡”。锻造过硬头雁。突出政治标准与民族工作能力双重考量,择优选配6名熟悉民族政策、善做民族工作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乡镇担任“一把手”,大力选拔深受各族群众信赖的党员进入村(社区)党组织班子,精心实施“领头雁”培育计划,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引领发展、化解矛盾、促进团结的实战能力。筑牢前沿阵地。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民族事务纳入基层治理格局,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把村组“末梢”转变成为治理“前沿阵地”。结合“干部家乡规划”行动,整合党员干部、资金、返乡人才等资源,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项目工程,完善少数民族村道路、文化广场、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住房风貌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建设了团结、和谐、美丽、宜居的乡村示范典型8个。
融合发展,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推动互嵌共融。建立民族团结联创、区域发展联建、精神家园联筑、节庆活动联办的互动机制,与彝良、威信、9个千人以上易迁社区、93所示范学校、赤水河流域14个示范乡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10个,并依托基层党组织,搭建展示民族特色歌舞、服饰、饮食、技艺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花山彝族火把节、果珠乡彝族火把节等节庆活动,不断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打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和谐家园。推进共同富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科学制定《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民族特色,以产业、文旅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优势,鼓励支持民族手工艺合作社、特色种植养殖基地、文化旅游开发等发展,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品牌,带动果珠纳支寨、芒部大坪等44个少数民族村落就近就业3700余人,实现村民人均增收约8000元,让发展的红利惠及各族同胞。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