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雨河镇探索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基层治理新路径!
来源丨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镇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雨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
乌蒙山深处,昭通市镇雄县雨河镇静谧地卧于群山之间。这里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在基层一线开辟着新时代的“新战场”——一群脱下军装的老兵,始终保持着“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冲锋姿态,将迷彩的忠诚浸润到乡村振兴的每一寸土地。他们以思想引领铸魂,以实干担当赋能,成为基层治理中最可靠的“稳定器”和最活跃的“红色细胞”。
“老班长,这口气,我憋了整整一年啊……”在雨河镇老班长“谈心室”,老兵王某紧紧握住陈祖贵的手,哽咽道出因宅基地排水问题与邻居产生的积怨。然而,在几位老班长一次次战友式的恳谈中,王某决定再次让出50公分屋檐下水沟位置,只为邻里路更宽、心更近。在他的感染下,邻居也主动让出了同样的距离。一场纠纷化为寨子里的佳话,王某不仅解开了自己纠结的心结,还成了群众心中的榜样,同时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光。
没有生硬说教,只有推心置腹;没有冰冷距离,只有战友情谊。这支由政治过硬、德高望重老兵组成的“顾问团”,以共同经历搭建信任桥梁。近年来,通过“谈心室”,全镇成功化解退役军人思想疙瘩与实际问题280余件,让思想政治工作有温度、见实效。
今年夏季,“7·09”“7·21”洪涝灾害接连袭击雨河。暴雨如注中,80余名退役军人闻“汛”而动,组建应急突击队。
泥泞中,他们挥舞铁锹清理路障;急流里,他们跳入齐腰深水疏通沟渠,手掌磨出血泡也不停歇。最终成功转移61户198人,实现全程零伤亡。
“那时候哪还分什么白天黑夜,心里就一个念头——保住乡亲们的家园!”一位老兵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支“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硬核力量的初心。那抹奋战在最前线的迷彩绿,用实际行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夜幕降临时,大坪村230盏太阳能路灯依次亮起,柔和光芒照亮了乡亲们归家路。“这是老兵们为我们点亮的‘心灯’!”村民交口称赞。
在退役军人党员陈昌炳、王朝友的号召带动下,群众自发筹集资金33万元完成了这件民生实事,同时还组织了道路绿化,扩村组路等民生事宜。从曾经的“被关怀者”到如今的“组织者”“带头人”,退役军人们完成了身份的华丽转变。
在集镇秩序整治中,老兵陆成的“金点子”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在产业发展一线,“老兵智囊团”贡献的200余条意见建议成为镇村决策的重要参考,为雨河镇1000万元“农业强镇”项目发展埋下伏笔;在校园里,“老兵宣讲团”深情讲述的军旅故事,让红色基因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更为动人的是“老兵走访老兵”的温情机制。身体状况良好的退役老兵定期走访慰问高龄、患病的战友,一句“老哥,我来看你了”,一个紧紧的拥抱,打造了“战友帮战友、老兵暖老兵”的情感纽带,形成了“永不散场的战友会”。
从急难险重任务的冲锋一线,到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再到邻里守望的温情社区,雨河镇的468名退役军人正以各种方式绽放着人生第二春。他们用行动证明:退役,只是战场的转移;军魂,在服务人民中历久弥新。
如今在雨河镇,尊崇军人、关爱老兵已成风尚,而老兵们也在奉献中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标。这片热土上,那永不褪色的迷彩,正续写着“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时代新篇。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