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十三四万!镇雄这个农产品又开裙了!
来源:镇雄融媒
原标题:龙头山的竹荪又开裙了
“我们村还有人在龙头山上种竹荪,要不,请你们去看看?”
10月15日下午,结束在镇雄县中屯镇青山村扶贫车间的采访后,随行的青山村党委书记许思轩向镇雄融媒记者提议。
“好啊!走!”没有犹豫,记者坐上了许书记的车。
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路向上,没过多久,就停在一处平坦开阔的地方。
刚下车,视线范围内,几乎没有遮挡,只有几片白云在天空嬉戏。似乎只要双脚使劲一跳,记者的手就能摸到其中的一朵,这大概就是“山高人为峰”吧,记者下意识地问:“我们到山顶了吗?”
“还没呢!你再往左边看看……”在许思轩的提示下,记者往左一瞅,果然,那里还有一个小山峰,目测有几十米高。
踩着路边散落着野板栗的山路,记者一行很快就抵达目的地,一大片被黑色网状篷布围起来的地方。在这片竹荪基地的主人公之一成云的带领下,记者跟着揭门而入。
刚走进里面,几株戴黑帽、穿雪裙、肢体雪白的“雪裙仙子”就映入眼帘。仔细一看,地里更多的是土黄色的菌蛋,成云说,那是竹荪的母体,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更多的竹荪“破蛋而出”、展开“雪裙”了。
“我要采一棵。”见到亭亭玉立的“雪裙仙子”,记者就兴奋地想体验一把采摘的快乐。征得成云的同意后,记者蹲下身子,找准目标,右手轻轻一拔,黑帽、雪裙就和荪株分了家。
“哈哈哈,不好意思,被我采坏了!”为缓解自己的“手残”行为,记者尴尬地大笑起来。
稍稍平复一下心情,记者走到成云身旁,一场“快问快答”式的采访,就此展开。
“你是本地人吗?”
“对!我家就是青山村龙头山村民组的。”
“怎么想到要种竹荪?”
“在外面闯了几年,没找到合适的路子,村子里的叶国茂、成忠兴联系我,就和他们一起种竹荪了。”
“这个基地有多少亩?”
“5亩左右。”
“一年大概能采多少斤?”
“第一茬采了300斤左右干的(竹荪)。”
“一共可以采几茬?”
“一年可以采两茬,这个是第二茬。明年还可以采两茬。”
“一年有多少收入?”
“差不多有十三四万元吧。”
“基地有扩大规模的打算吗?”
“有!明年计划扩大到20亩。”
“你们的竹荪都销往哪里?”
“基本上是零售,主要销往浙江、宁夏、昆明、贵州这些地方。”
“在镇雄,市面上可以买到你们的竹荪吗?”
“可以买到的!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基地采摘新鲜的竹荪。”
……
采访结束时,天色已近昏黄。离开成云的竹荪基地,回到之前停车的地方,放眼望去,有几块土地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它们,会不会成为成云口中的扩建对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