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下的传承!大坪村公房组点亮了家乡的明灯,也点亮了璀璨的希望!
乌蒙山下的传承大坪村公房组记
乌蒙山脉,苍茫如黛,静静地守护着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雨河镇。在其深邃的怀抱里,大坪村公房组的人们,正用世代相传的坚韧与团结,书写着一曲感天动地的自强之歌。这里的山,雄浑伟岸;这里的水,清冽甘甜;这里的人,心比金坚。
乌蒙山不以奇险著称,却以它的厚重与富饶,默默滋养着山下的子民。梯田如带,茶园翠绿,山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也塑造了公房组人如山一般沉稳、坚毅的性格。
山泉自石缝涌出,汇成清溪,潺潺流淌,千年不息。它润泽了土地,哺育了禾苗,也如同血脉,连接着家家户户,滋养出公房组人如水一般清澈、包容的胸怀。
然而,最美的,并非这得天独厚的山水,而是生活其间的人,以及他们那种“不等、不靠、不伸手要”的铮铮铁骨。
昔日的公房组,被一条泥泞陡峭的土路紧紧锁在大山深处。出行难,致富更难。改变,源于老一辈人破釜沉舟的决绝。他们深知,这条路是困住年轻人的枷锁,更是阻断未来希望的天堑。于是,村中的老人们站了出来,他们颤巍巍地掏出了毕生积蓄,甚至拿出了为自己备下的“棺材本”,集资买下了修路所需的土地。那一刻,他们押上的不是金钱,而是整个村的未来,他们用近乎悲壮的方式,购得了修路所需的土地。没有机械,就用锄挖肩挑;没有技术,就边学边干。那段时间,锄头与山石的撞击声,乡亲们劳动时的号子声,再苦也要为子孙后代“铺开一条走出大山的致富路”。
路基因他们的奉献得以开辟。这份沉甸甸的期望,没有落空。村里的年轻人踩着这条充满希冀的土路,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他们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在工厂里辛勤劳作,心中始终燃着一团火——那是一份不能辜负的深情,是一个必须回报的家乡。
几年过去,当年轻人们在城市里站稳脚跟,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报桑梓。他们自发集资,将父辈们开辟的土路,彻底硬化成平整宽敞的水泥大道。车轮滚滚,不仅带来了便利,更运回了财富与希望。
但这还不够。为了让留在家乡的老人和孩子不再惧怕黑夜,为了让温暖的灯光照亮游子的归途,这些年轻人再次慷慨解囊,为村庄装上了一盏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
当夜幕降临,乌蒙山区万籁俱寂,公房组却亮如星河。这一盏盏灯,点亮的何止是脚下的路?它点亮的是感恩与传承,是一颗颗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民心!老一辈倾其所有为后人铺路,年轻人奋力拼搏反哺故乡。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是生生不息的乡魂。
他们用行动庄严宣告: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比乌蒙山更巍峨,比山泉水更绵长。山好,水好,人更好。大坪村公房组的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赤诚,点亮了家乡的明灯,也点亮了乡村振兴最璀璨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