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半,镇雄这1300余名受灾群众过得怎么样?
来源:微镇雄
原标题:人民网:行进中国丨从滑坡废墟到城市新家 安居安心启新程
“小区环境挺好,住得挺舒心的!”坐在位于县城南边雄俊园小区150平米的新家里,57岁的雷体良说。
2024年1月22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和平、合心、齐心、中寨4个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灾害。时隔一年半,包括雷体良在内的受灾群众过得怎么样?人民网“行进中国”云南调研采访团进行了走访。
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现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中,雷体良失去了老伴,留下他和五个子女。
灾害发生后,镇雄县采取集中过渡安置、投亲靠友和自行租房相结合的方式,对灾害波及的4个村民小组1300多名受灾群众进行妥善安置。
雷体良一家住进集中过渡安置点。县里组建了诉求办理、生活保障、困难救助、安全保障、卫生健康五支服务队,专门解决受灾群众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困难,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临时安置终非长久之计。灾害发生后,镇雄县第一时间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整合各类资金,通过科学选址,在县城南边新建雄俊园小区,将其作为受灾群众的新家。
从2024年开工到今年春节前,一期工程顺利完工。近400户1300多名受灾群众搬迁到新家,开启了新生活。
雷体良家分到两套各150平米的房子。“每套房子有5个房间,完全够住。”他说。如今,五个子女中有四个在外打工,雷体良就把其中一套房子出租,每月能有2000元租金贴补家用。
近400户1300多名受灾群众迁入新家。人民网 曾智慧摄
安居更要乐业。县里多管齐下,推荐岗位、组织培训、开发公益岗位,全力解决就业问题。
因为做事认真负责,雷体良当上了8栋楼栋长,月薪2400元。“调解纠纷、维修设备,这就是我的工作。”老家土地大多已流转,雷体良又添一笔收入。
小区配套的上百间商铺也将分配给搬迁群众。“正在研究分配方案,让大家多份收入。”镇雄县“1·22”搬迁安置办负责人陈文涛说。
物质生活有保障后,精神需求也不可少。“走十分钟就到赤水源森林湖公园,晚饭后可以约着老伙计去湖边散散步。”雷体良说。
要让受灾群众真正融入城市,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我们会持续跟进,确保大家住得安心、过得舒心。”陈文涛坚定地说。(陈键、朱红霞、程浩、蔡树菁、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