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这些养生要点请镇雄人查收!
来源:央视科教
原标题:今日立秋,这些养生要点请查收!暑气未消不宜立即“贴秋膘”
立 秋
2025年立秋时间
8月7日13时51分
农历闰六月十四 星期四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还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养生最重要是的养肺护肝,饮食上一定要以滋阳润肺、防燥护阴为准则,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节气!
【立秋 · 物候】
古代,人们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照强度已成强弩之末,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饮食篇】

立秋养生 喝这三汤

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天气逐渐开始干燥,中医认为燥邪最易伤肺,所以老年朋友不妨试试中医专家推荐的立秋三汤食疗方,有助于润肺降火。
1. 莲子百合汤
做法及功效:莲子15克、干百合15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将莲子去芯,与百合同放在砂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至莲子肉烂,再加入鸡蛋、白糖。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可补益脾胃、润肺,宁心安神。
2. 雪梨银耳汤
做法及功效:雪梨1只、水发银耳30克、贝母5克、白糖适量。将水发银耳去根、去杂洗净,撕成小片;将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块。将银耳片、雪梨块、贝母、白糖同放在炖皿内上笼蒸30-40分钟,取出,即可装盘食用。此汤滋阴清肺、消痰降火。
3. 芝麻木耳汤
做法及功效: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与用温水发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锅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点白糖,分几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尤其适用于大便干燥者。
【养生篇】

立秋暑未休 养肺莫悲秋

立秋时期是面瘫的高发时节,尤其随着夜幕降临人体阳气从外往里收,此时体表腠理偏虚、御寒能力下降,过度吹风纳凉,风寒之邪侵袭头面则可致面瘫。因此,立秋转季使用空调应注意温度不宜过低,特别是空调风口或电扇冷风切忌正对头面直吹,醉酒、疲劳、汗出、洗浴后也不宜当风而吹,熟睡时头面受凉、冷风直吹则更易犯病。
2. 减辛增酸收肺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立秋过后肺金当令,虽然此时伏热未尽,但大自然的阳气逐渐降敛,此时养生需顺势而为,应秋气之降。辛味发散泻肺气,酸味主收降肺气。诸如乌梅、山楂、杨桃、苹果、柚子等酸甘生津之品可适当多食,有敛肺酸收之效,以使肺气平降。
3. 调畅情志莫悲秋
随着立秋来临天地间阳气慢慢收降,人的情绪也容易变得不稳定。调摄精神是养生的要务,但情志调养并非单靠个人努力就能轻易做到。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的孩子别忘了多给家里的老父母打电话、发短信,捎去问候和关爱以减其秋思。同一屋檐下,老夫老妻之间亦当相互包容、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注意事项】

立秋起居 白天防暑早晚防寒

立秋乃初秋之季,之后还有十余天的三伏天,白天虽炎热,可早晚已经开始感觉凉爽,而此时,人们该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早晚防寒尤其重要。
要注意保暖下肢和足部,免得寒从足下生,导致腹部脏器的气血失调,引发身体各种不适,患上或加重胃疾。
此外,作息方面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运动逐渐增量 避免过度出汗

立秋过后,天气开始凉爽舒怡,此时我们可以选择慢跑、散步、爬山、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并逐渐增大运动量,但仍应避免过度出汗。
立秋天气转凉,此时哮喘病、过敏性鼻炎最易复发,所以,有此病史者要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加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炼,同时要特别注意自身阳气的补足。在冷秋及寒冬到来之时,自身阳气充足才不至于被寒邪侵袭,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立秋刚过不宜立即“贴秋膘”

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此时可以通过食疗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的功效。
首先要适当保暖、避风寒,不吃喝冰冷食物饮料。饮食养肺应多吃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梨等。
当然,老话常说“贴秋膘”,也就是说秋季要适当进补,医生表示:由于刚立秋,天气还保留着暑气,此时不宜立即进补,最好吃清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