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一女孩的大学“学费”被洪水冲走后,党委、政府这样做的→
来源:雨河之声
原标题:洪流冲不走的希望:雨河爱心桥,托举求学梦
七月的雨河镇,高考捷报频传的喜悦如同暖风,拂过山乡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在大坪村牟成万的家中,这份喜悦却被沉重的阴霾笼罩。微风拂过,却吹不散他们紧锁的眉头——这个刚刚收到小女儿被郑州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家庭,正被一场无情的洪水和接踵而至的绝望,推向深渊。
命运的狂风暴雨,总是不期而至。牟家,是雨河镇大坪村众所周知的“三类对象”。户主牟成万,因脑梗瘫痪在床;妻子秦正平,身患严重的糖尿病,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六月,一场意外又让她的双手骨折,彻底丧失了劳作能力。生活的重担,早已压弯了他们的脊梁。支撑这个家,支撑三个女儿大学梦的唯一支柱,是圈里那三头精心喂养、膘肥体壮的大肥猪。那是全家省吃俭用,眼巴巴盼着开学季变卖后,给女儿们凑学费、生活费的“希望”。
然而,希望,在“7.09”那场汹涌的洪水中,被无情地冲走了。浑浊的浪涛不仅卷走了赖以生存的三头猪,也冲垮了门前那座日常通行的桥。刹那间,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坠入了无边的黑暗。录取通知书的鲜红,在秦正平眼中变得如此刺眼而沉重。“生活怎么办?学费怎么办?医药费怎么办?”一连串的惊雷在她心中炸响,绝望如同冰冷的河水,几乎要将她淹没。“好几次,我都想跳进那洪水里一了百了。”她眼神空洞,面色苍白,望着自己打着石膏、无法动弹的手臂,“可我走了,我的三个娃儿,又该怎么办啊……” 那被洪流冲走的,不仅是猪,更是这个家庭最后的光亮,是三个女儿通往未来的路。
风雨中,总有人擎起伞。雨河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心被紧紧揪住。她步履沉重地走进了这个被阴云笼罩的家。她紧紧握住秦正平冰凉的手,那双手曾为女儿们撑起一片天,此刻却脆弱得让人心疼。“老秦,你要挺住!你是娃儿们的主心骨啊!你在,家就在,希望就在!”话语坚定而温暖,像一道光刺破黑暗,“身体是根本,一定要按时检查,该住院就住院,千万不能垮!”秦正平泪如雨下,不住点头。她又转向那位捧着录取通知书、眼神里交织着喜悦与惶恐的准大学生:“孩子,别怕!放下包袱,安心去读书!党委、政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我们一定想办法,为你、为你的姐姐们,铺好这条求学路!”
党委的承诺,是行动的先声。7月24日,一份饱含深情的捐款倡议书迅速传遍雨河镇直机关、各村、各驻镇单位。倡议书里,牟家的困境、三个自强不息女儿的未来,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爱心不分大小,善举不分先后”,“您的一份爱心,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字字句句,叩击心扉。
爱的回应,比预想中更加炽热。雨河镇的干部职工们率先行动,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不到24小时,来自镇村干部职工的第一股暖流,就达到了3.7万元!这份雨河内部的拳拳爱心,迅速点燃了更广阔的社会暖意。各爱心企业家闻讯而动,慷慨解囊,一笔笔善款,带着滚烫的温度,从四面八方涌来。短短一天时间,凝聚着无数关爱的善款总额已达 4.9万元!这不仅仅是数字,是无数双手共同托举的重量,是无数颗心为同一个希望而跳动。
党委、政府的关怀并未止于捐款。他们深知,扶困更需扶志。干部们耐心细致地为牟家讲解政策,帮助在读的女儿们办理助学贷款,帮助申请系列政策,扫清求学路上的障碍。他们更鼓励孩子们:“在大学里,要加倍努力,积极参与活动,提升自己。课余时间,也可以尝试勤工俭学。知识加勤奋,是改变命运最坚实的阶梯!” 横向的爱心捐助与纵向的政策帮扶、精神鼓励,在牟家织就了一张名为“希望”的网,稳稳地托住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如今,秦正平的脸上,泪痕犹在,却多了几分坚毅和感激。那位即将远赴郑州的幺女,紧紧握着承载着无数善意的信封,看了又看,握了又握。她手中攥着的,何止是学费?那是穿透绝望裂缝的生命之光,是无数陌生人的善意为她重新铺就的、通往广阔世界的桥!那双曾经只能望向山脊、充满忧虑的眼睛,此刻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终有一天,这目光将越过重峦叠嶂,拥抱世界的万千气象。
风,依然吹拂着大坪村。但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牟家人的心,也从冰冷的谷底,被温暖的善意托起,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三个女孩心中关于未来的想象,也因这场跨越洪流的爱心驰援,变得更加清晰、更加辽阔。
雨河镇的爱心人士,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们用最朴素的善意,在牟家孩子们脚下,搭建起了一座最坚固的桥。这座桥,从云贵高原的褶皱深处出发,越过洪灾的伤痕,伸向知识的殿堂,伸向她们从未敢想象的、充满无限可能的远方。这座桥的名字,叫人间大爱。它无声地告诉世界:纵然命运无常,洪流肆虐,但只要人心向善,守望相助,希望就不会被冲走,就没有托不起的梦想。雨河有爱,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