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镇雄从前到现在衣食住行的巨变!
86版《西游记》里有首经典插曲:“五百年,桑田沧海,顽石长满青苔……”如今的镇雄早已今非昔比,恍如隔世,俨然从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家碧玉蜕变成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颜色款式单调,黑白相间的夹克洗得发白,粗笨且皱巴巴的布裤子,陈旧的解放鞋张着大嘴,似乎在控诉眼下困顿的窘境。尤其是冬天,穿得跟粽子似的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特别严实厚重,还是被凛冽寒风刮得“嘶哈嘶哈”的,最高级的御寒衣服就是针织毛线衣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如今的衣服已进阶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靠衣裳马靠鞍”,集保暖、美观、舒适、轻便于一体。面料就有棉、麻、丝、化学纤维、莫代尔和皮革等,颜色更是花哨得目眩神迷——天蓝色、卡其色、咖啡色、枣红色……款式更是五花八门,时尚摩登,我就因穿搭颇有点少女心,曾被人从背后喊过幺舅母。御寒衣服更是暖身舒心,内穿件保暖衣,外加件羽绒服,暖和得脸蛋儿犹如红彤彤的鸡冠子,哪怕被人“嘭——嘭——嘭”打几坨也感觉不到痛,全当是拍打灰尘了。
你早上吃啥子?洋芋。中午吃啥子,洋芋。晚上吃啥子?洋芋。是的,在物质匮乏、穷困潦倒的从前,镇雄人吃法单一且粗糙。三餐四季流转的都是洋芋的香味,那时人们嘴里哈出的气里都有股浓烈的洋芋味,指甲缝里时常嵌着剥火烧洋芋时留下的黑灰,蜡黄色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迷惘与悲苦,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恐怕连梦境里都不曾有过。
如今镇雄洋芋的吃法营养又丰富:用来炸,用来烙,还可以用来炖猪脚;用来炒,用来焖,还可以拌酸菜和折耳根;磨洋芋粉,哈洋芋疙瘩,还可以挼(rua)点洋芋粑;炖土鸡炖排骨,还可以炖农村的大腊肉;小伙子吃了斗变帅,小姑娘些找你谈恋爱;小姑娘些吃了斗变美,长出一双大长腿;嫩娃娃吃了好长大,老奶奶吃了会劈叉;瘸了吃了跑得凶,瘫的吃了会练武功;丑的吃了变称头,干巴老者吃了会甩烟巴斗……
现在很多镇雄人却因为营养摄入过高而变身“重量级人物”,油光光的脸蛋儿、日渐鼓凸的肚腩、胖得溜圆的屁股,我甚至建议,奥运会上举重项目的运动员多从镇雄人中遴选,健身房里燃烧的脂肪分些给旧社会瘦削的人才是平衡的艺术啊。老一辈的人抚今追昔,由衷感喟道:“现在的猪都比以前的人吃得好。”来看望他们的年轻后辈不禁也劝慰道:“现在的社会好,再多活几年,好好的看哈世景,”
镇雄以前的住房条件相当简陋破败,农村触目皆是草房,瓦房算是精品房了。草房遇上狂风肆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到下雨天就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雨水从“全景式天窗”里飘洒而下,滴落在接水的桶里,于清亮的嘀嗒声中溅落起惆怅的涟漪,斑驳粗粝的墙面上留有明显的雨痕,昏暗逼仄的屋里被一颗灰黄黯淡的钨丝灯泡映照得愈加沉闷压抑。
如今镇雄的住房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恢宏而密集的高楼大厦就无需赘言了,农村的豪华别墅、小洋房更是比比皆是。铝合金门窗、大理石地砖、光洁炫目的墙面、语音操控的顾家照明、智能联网家电……正应了进新房时常听到的那段四言八句“主家房子修得宽,前有车路后有山,门前车路通车马,后辈儿孙做高官。”
以前镇雄人外出都是靠“11路公交车”,背起眼篼爪(zhua)正步去赶场,“去个天不亮,来个月亮上。”看不到尽头的稀泥巴路走得呼哧喘气,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泥泞崎岖、脏污狭窄的公路让人只见到令人怅惘的土黄。出行不便,落后交通阻隔了商品流通,也使得经济文化发展停滞不前。
如今的镇雄高铁便捷高效,使得李白笔下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镇毕高速、镇赫高速四通八达,使得云南十八怪中的“火车没有汽车快”完全具象化了;通向成都、贵阳、广州的火车更是不舍昼夜的奔驰在镇雄的崇山峻岭间,甭说宽敞平坦的县城和乡镇公路,甚至连户路都联通了千家万户,路好了,晕车现象屡见不鲜,车窗里有人时不时探出伸长的脖领“哕(yue)——”,“装满琳琅货品的“眼篼”安然地躺在尾箱里打盹儿……
生活在如此舒适而宜居的镇雄,夫复何求呢?
本帖最后由 梦甜蓝恋1198 于 2025-7-25 14:02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