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全面深化“一村一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镇雄警方
原标题:小支点迸发大动能:“一村一警”筑牢基层治理新防线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夯实基层治理根基,镇雄县公安局西城派出所全面深化“一村一警”机制建设,辖区所有行政村(居)均已配备专职警务辅助人员,1个中心村成功转型升级为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警务站,城区建成7个标准化的社区警务室。这些扎根村(居)的驻村辅警,充分发挥“信息员、调解员、巡防员、宣传员、排险员”作用,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目前,辖区已形成“警力下沉、服务延伸、防范精准 ”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走进五谷村,驻村辅警雷勇的脚步踏遍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对他来说,“家长里短”皆是民情。日常的串户走访是必修课——上午查看邻里围墙的建设进度,下午坐在村民家门口倾听村里的新鲜事。他始终秉持“坐”到村民板凳上、“想”到村民心坎里、“干”到村民家门口的工作理念,在倾听中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积极收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份沉得下心、扎得下根的执着,赢得了村民的信赖。
在廉租房警务站,辅警赵丽苹是社区里的“调解能手”。凭借对乌峰镇新村社区“人情熟、地理清、群众信任”的优势,她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精准而高效。群众之间有了磕磕绊绊,都愿意找她这位“本地通”“评个理”。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她有力推动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离镇、矛盾不上交”目标的实现,成为了社区和谐的“稳定器”。
在南广社区,辅警田蕾深谙群防群治之道。她积极融入群众,主动争取社区“两委”支持,精心发动15名治安积极分子,组建起一支以社区党员干部为骨干的治安巡逻队伍。这支队伍通过科学部署,形成了“动静结合、点面相连、覆盖全村”的巡防格局,对重点路段、重点院落实施分时、分级巡防。巡逻队员的“红袖标”与警察的“藏蓝”交相辉映,显著提升了社区的“见警率”和安全防范效能,让居民的安全感更加充盈。
“老百姓挣钱不容易,把反诈宣传讲到大家心坎里,意义重大。”驻西环路社区的辅警吴波道出了反诈工作的真谛。他坚持“走近”村民的工作方式,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教学,耐心引导群众下载并正确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至关重要的来电预警提示,用细致入微的宣传和实用的防护技能,牢牢守护着群众的“钱袋子”。
在德政社区,辅警雷雄明、彭冰雪的身影常与社区居委干部们一起活跃在排查一线。年内,他们深度参与社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协助民警走访烧烤夜市、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排查并推动整改安全隐患20余处。他们的工作覆盖面广,从防火、防盗、防溺水、防拐,到交通安全劝导、“护校安园”值守,始终贯彻“发现在前、应对在前、化解在前”的工作原则,与民警共同构筑起社区平安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西城派出所精心培育的社区义警队伍现达12名,他们在民警指导和辅警带动下,年内已累计收集各类社情民意和群众建议20余条,成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6起,深入社区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活动50余次,受教育群众覆盖超过2万余人次。在反诈宣传一线,他们配合民警辅警引导群众下载并有效启用“国家反诈中心”APP预警功能500余人次,为反诈防护再添重要砝码。他们的关怀不仅体现在“防”,更延伸至“爱”——精准掌握了辖区内37名留守儿童的情况,关心关爱留守老人达26人次,对6个特殊家庭予以重点关注和帮扶。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民警、辅警、义警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的结果。民警提供专业指导和有力支撑,辅警扎根社区深耕细作,义警作为社会力量的补充,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广、触角深、响应快的基层治理网络。